2021年12月31日,记者从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获悉,该校师生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据悉,这是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建校20年来在国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其中,参赛队员金娅婷、何正扬、冉志刚、龙志慧、周承健,指导老师付江、马剑钧、章津杭,获多足异型机器人赛二等奖;参赛队员郭丰毓、田一松、金娅婷,指导老师易灵、李先鹏,获多足异型机器人赛三等奖;参赛队员刘东雪、杨艳龙、曹泽洪、田一松、梁超进,指导老师张吉圭、王义、陈敏,获ROS智能车F1挑战赛二等奖。
竞赛培训工作现场。
这是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第一次参加该赛事。“参加这个项目,也是机缘巧合。之前我们在和一家涉及机器人业务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时候,对方向篮球比分直播推荐了这个赛项。而且,这家企业还免费提供了一些硬件设备。”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剑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2021年5月份开始,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师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暑假认真准备。“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不过第一年参赛经验不足,而且是和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一起竞争,大家都没有底。后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克服困难,最终坚持了下来,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心血。”马剑钧说。
为了提高参赛作品的技术含量,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师生们对竞赛用的多足异型机器人和ROS智能小车进行了硬件调试、软件编程和竞赛场地布置。其中,在多足异型机器人中创新性地融入了智能声控识别技术,在ROS智能小车中加入了主动视觉识别技术。经过反复调试与练习,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师生在8月份的初赛中,获得省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竞赛培训工作现场。
本届大赛的全国总决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分为高校组和高职组两个组别。赛项包括创新、竞技、应用3大类共13个小类,涉及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多足异形机器人、智慧农业机器人、群体协作机器人等多种形态与应用领域的机器人,考察选手在机器人创新设计、创意构想、任务竞技、场景化应用等多个层面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据悉,自2021年6月开赛以来,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400多所高校的10000多名学子报名参赛。
在总决赛中,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代表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支优秀队伍同台竞技。经大赛组委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评审,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获得了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的好成绩。
在办学过程中,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积极结合专业优势搭建科研和竞赛平台,努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技能水平及专业素养。“明年我们将继续参加这个比赛,希望能再次带领学生们走出贵州,争取拿下更好的名次,走向国际舞台。”马剑钧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何涛
编审 闵捷 杨韬